承上启下——稳定国民经济的第二套人民币
承上启下——稳定国民经济的第二套人民币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的货币馆内陈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完整呈现了七十多年来我国货币体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lc币。其中,第二套人民币承上启下,对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巩固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范围的胜利,人民政府着手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金融物价基本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lc币。
1948年12月1日,由人民政府所属的国家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其目的是统一各革命根据地的货币lc币。但是,此时,多年的通货膨胀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许多经济问题依然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此外,第一套人民币作为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的货币,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纸质和印刷质量相对较差,很容易损坏;货币面额较大,在流通和计算时通常以万元为单位;不便在大宗货物交易时使用,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央决定设计并印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合理确定新旧币比值非常重要lc币。1953年11月,当时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的陈云提出:新旧币的比价定位是1比10000,中央同意陈云的意见。1954年12月20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发行新币的指示》中明确规定:新币与现行人民币的比价,确定为新币1元等于现行人民币1万元。
展开全文
在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上,陈云提出,要“好看”“好认”“好算”“好用”lc币。在此指导原则下,第二套人民币在钞票图案的样式上,打破了第一套人民币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在用色上,分别使用了红、蓝、绿、墨、茶、棕、紫七种颜色,冷暖色调和谐。在票面图案的选择与展示上,分票、角票的图案,以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经济建设为主题,反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建设的新风貌。1元、2元、3元券以反映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为主题,分别采用北京天安门、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龙源口图景;5元券和10元券以反映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工农联盟为主题,以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人物画像和工人农民形象为设计图案。陈云从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各族人民使用方便角度考虑,确定第二套人民币上,除使用汉字外,还要用蒙族、藏族、维吾尔族三种少数民族文字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种面额字样,三种文字按照当时通行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刷。
在发行制作方面,第二套人民币采用苏联进口的印钞纸和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我国自主研发的印钞纸共同制作而成,印出来的纸币纸质优良、挺括、耐磨lc币。第二套人民币还采用了多种防伪技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这套人民币的防伪功能,在世界上也是较好的。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lc币。第二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计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十一种面额。分、角、元的面额体系成为后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
总体来看,第二套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品种齐全、序列完整、风格独立、制作与防伪技术精湛的货币lc币。它的顺利发行,从根本上解决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它所建立的完整货币体系,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